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大湾区节目的主持特点研究——以“横琴之声”为例
摘要: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为推进粤港澳地区经济文化的交互发展注入了强势的动能。在此背景下,“横琴+”融媒体矩阵于2023年1月正式上线,其中“横琴之声”作为融合创新趋势下的首档本地广播频率,旨在采用多元化的服务板块和灵活化的播出方式为横琴、港澳及大湾区听众提供优质服务,以声音传递合作区发展故事,展现合作区时代风貌,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大群众架起一座特殊的“声波大桥”。本文以“横琴之声”FM91.5广播频率为例,分析融合趋势下大湾区节目的主持风格及节目特点,为新时代广播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广播作为以声音为主要传播手段的传统媒体,具有平易轻快、情感动人的特征。音乐广播更是将音乐元素与广播形式有机结合,在情绪的调动力和听众的体验感上大幅提升,“横琴之声”广播频率脱胎于珠海广播电台FM91.5广播频率,在珠海本地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随着媒介技术的更新迭代和地区经济的日新月异,“横琴之声”在播出节目上也更加贴近合作区发展动态,在节目风格上更是呈现出鲜明的生活性和时代性。这一特性也使其逐渐摆脱传统文娱广播节目的窠臼,走出新时代的崭新风貌和蓬勃生命,为传统广播节目的转型发展走出了新路。
一、“横琴之声”广播频率的基本情况

(一)“横琴之声”基本介绍

“横琴之声”是由珠海传媒集团所打造、以粤语和普通话为播出语言的资讯栏目。“横琴之声”此前为珠海广播电台FM91.5广播频率,主打音乐分享,在本地享有广泛的知名度;经过系列的优化和重塑后,在2023年元旦正式启动试播,成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档本地广播频率。

(二)“横琴之声”服务定位

作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档本地广播频率,“横琴之声”以“服务地区民生、传递价值资讯”为品牌定位,旨在服务地区发展战略,及时传播横琴时代声音,记录大湾区大众生活面貌,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实施进程,致力将自身打造为展现合作区生活风貌和时代形象的权威窗口。作为以展现横琴新面貌新气象为主旨的广播电台,“横琴之声”坚持“横琴声音,横琴塑造”的本土化发展策略,在节目形态上表现出全方位、多领域、生活化的发展趋势,节目类型涵盖企政财经、生活资讯各方面,语言形态融合普通话与粤语双料语言,栏目类型包括文体娱乐、网络热点、文化精品等多元节目,充分满足大湾区听众的个性化需求,为大湾区听众开启文化生活服务的新篇章,尽显主流媒体的职责使命和时代担当。

(三)“横琴之声”特点分析

>>>>

1.服务民生的价值导向

从广播服务节目内容设置以及节目传播方式分析,“横琴之声”采用粤语、普通话组合的播出方式兼顾大湾区内多元听众的收听习惯,同时节目单上包含有《横琴早新闻》《横琴此刻》新闻栏目,以及后续筹备的《横琴创业潮》《琴澳叹美食》等多元节目,在精品荟萃的各类节目中浓厚的生活风扑面而来,听众生活、美食、消费、文化、音乐等各方面需求得以全面满足。
>>>>

2.引领潮流的品牌定位

随着琴澳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横琴地区将会持续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海归学者、创业群体,因此打造一个深度、及时、全面且权威的信息平台对新群体进行解疑答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横琴之声”正是承载着这样的时代使命,通过持续输出有品质、有价值的声音和有广度、有深度的事业,去全方位介绍横琴地区新时代经济改革成果,展现时代发展风貌。
>>>>

3.风格多元的节目形式

知识性、娱乐性和综合性是广播节目的三大要素,也是节目竞争力核心要点。“横琴之声”结合横琴地区元素和粤澳深度合作发展背景,打造了一系列兼具文化价值和视野深度的精品节目,既有风格轻快的音乐文娱节目、趣味生动的话题节目、生活气息浓郁的粤语朗诵,也有具备视野广度的访谈节目、提供地区资讯的新闻栏目等。精彩荟萃、种类繁多的广播节目充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深刻体现“横琴之声”的综合性特征,也正是这些有质感、有新意、有活力的广播节目使得用户的生活更为多元、更为丰富。
二、“横琴之声”节目主持特点分析
广播节目的主持风格是主持人在主持节目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带有稳定性的个性特征,既包括独特鲜明的语言风格、话题角度,也包括主持人对节目节奏和氛围的整体驾驭能力。广播节目想要树立自身的品牌价值,就要能够在节目的播放过程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为听众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纵观“横琴之声”各档广播节目,就体现了主持人深厚的专业功底和节目主题的独特价值,这也正是它能够赢得横琴地区广大听众认可的重要原因。

(一)在雅俗共赏中提升语言表达

在“横琴之声”系列节目中,雅俗共赏的表达方式是其主要的主持特点,即在广播节目中坚持严肃性和口语化的相互结合,让节目呈现更好的体验效果。如在广播访谈节目《湾区有得倾》中主持人薇薇和小宇就表现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从随口而出的经济领域专业术语和时政热词中都能够看出他们广阔的知识视野和对话题的深度理解。同时,主持人对话题的节奏也能够精准地把握,能够用口语化的语言营造轻松聊天的氛围,如用“懵”“惊讶”等语气词表现自己的情绪,或是从普通人的视角对晦涩的话题进行提问等,这些都能够有效拉近听众的心理距离,给予浓厚的角色代入感。
广播节目的语言节奏、话语风格本就是随着节目的主题而变化,在“横琴之声”系列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言表达方式都是随着栏目而进行相应的调适,极力在表现专业性的基础上融合更多的个性表达,让广播节目呈现更丰富的情绪价值。《横琴早新闻》《横琴此刻》广播新闻节目针对热点资讯和重点话题进行专业报道、深度点评,同时夹杂着流行元素和网络用词,语言表达衔接有序、切换自如,为听众营造舒畅的体验。《环球音乐派对》精选经典歌曲,唤醒时代记忆,同时主持人以富有触动力的语言进行简要评述或介绍,有效突出节目清新明快的语言风格。

(二)在文化符号中构筑情感认同

优秀的广播节目,除语言丰富多彩外,还要能融合富有创新力和价值性的元素,以提升节目的影响力。“横琴之声”系列节目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听众的认同,就是因为打好了文化牌。从“横琴之声”的战略目标来看,打造本土化文化品牌是它布局未来的深远谋划,体现在节目主持风格中就是浓厚的生活特征和文化特征。在以国际视野和时代潮流为主题的《横琴早新闻》《横琴此刻》中,能够从主持风格中感受到的是蓬勃的生命力和跃动的思想力,它的选题角度都极为敏锐,或是聚焦时政要闻,或是解读地区政策,或是展示企业资讯,或是介绍行业动态;同时主持人用词精准、表达精练、节奏明快,在生活化的基础上更添新鲜感和时代感,为听众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激荡起浓厚的自豪与欣喜。而《粤讲粤正》《湾区文艺》《湾区有得倾》等广播节目则是以精彩生活、趣味话题为主题,这类节目或是以生活、音乐、文化等富有趣味性的话题展开互动,主持人多是采取访谈对话或是故事叙事的方式进行推动,语速较为缓慢、语气也较为轻松,同时串联活泼的语调或轻松的配乐来塑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为听众提供积极的情绪价值。
广播节目的成功在于能够让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这也是对主持能力的重要考验。优秀的主持人能够依据节目的价值定位,优化自己的主持方式,以自己的语言和情感来打动听众,在凝聚听众价值认同的过程中提升广播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在声音形象中彰显地域特征

标准的普通话是沟通的基础,但融合不同的语言形式更能展现本土节目的特色。“横琴之声”系列节目在主持的语言风格上就确定了“粤语+普通话”联合呈现的基调。相比单纯的普通话广播,这种融合粤语的主持方式更能原汁原味地呈现节目效果,让听众在熟悉的腔调和语气中感受到广播节目的温度。《横琴早新闻》就是在舒缓的音乐节奏中伴随着亲切浓厚的粤语口音,唤醒听众一天的美好开始。主持人以粤语作为开场白,在讲述关键信息和重点要闻的过程中又以吐字清晰、发音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播报,在粤语和普通话娴熟的切换过程中展现主持人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强大的节奏把控能力。在《湾区有得倾》访谈节目中,主持人薇薇和小宇则是多以粤语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以家常对话式的语气拉近与听众的距离,使得整体节目呈现出轻松和谐、趣味盎然的效果。
“横琴之声”围绕粤语元素设计不同的节目形态,如粤语原声的经典歌曲分享,唤醒听众的时代回忆;以粤语形式进行诗歌朗诵,或是知识分享,或是趣味游戏等,在增添广播节目趣味性的同时也对粤语文化的传播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
三、“横琴之声”对广播节目创新发展的启示

(一)以听众体验为重要标准

长期以来,因为无法与听众建立直接的联系,导致广播节目主持人对播音对象难以形成清晰的认知,易将节目主持转变为自我独白。但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交流沟通的技术壁垒被打破,听众的情感反馈成为影响广播节目主持的重要标准,尤其是可视化广播的发展更是对主持人的个人形象、临场表现等各个方面提出新的标准,因此,如何提升听众的体验感成为新媒体时代广播节目创新发展的新课题。通过“横琴之声”系列节目的分析,应从两个方面出发加强广播节目的建设:一方面,打造具有服务性和价值性的精品广播节目。要能精准对接听众价值需求,提升广播内容的可听性和功能性,让广播成为听众宣泄情感、满足需要的信息工具;另一方面,提升听众的临场感。例如,可以利用弹幕互动的方式进行解疑答惑,给予听众正面的情感回馈,也可以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相得益彰的音乐背景,强化广播节目的情绪波动,为听众塑造富有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二)以声音形象提升节目魅力

声音是广播节目最为核心的元素,与节目的质量有着深刻的联系。优秀广播节目的特点就是让听众在收听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而这对节目的声音形象有着较高的要求。纵观“横琴之声”系列节目,在坚持“粤语+普通话”相结合的基础上更是表现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特征,能够在娓娓叙事中将深度话题清晰、生动地呈现,为听众带来新奇的体验。这充分启示广播节目主持人要结合节目特性,善于用声音形象传达情感、感染听众,塑造独特的主持风格。在具体的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够对语言用词、节奏语气等方面实现重点把握,如在以访谈对话为主的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可以用活泼的语言进行主持,用词可以新颖潮流,话题要富有新意,语调可以个性活泼,营造轻松快乐的节目氛围;在以音乐分享为主的广播节目中,主持人的话语就应当精练,能够起到点评、串联、引导的作用,同时话语不要过碎、过长,语速不宜过快,要能够为听众带来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声音形象是广播节目的核心,也是主持人专业修养的重要表征,在新时代主持人要能够以声音为媒介,唤醒听众的生活记忆,增强情感认同,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三)以节目风格为核心价值

随着文化市场的繁盛和品牌理念的广泛传播,广播节目的形态、数量和类型也愈发多元化,打造节目语言风格、树立品牌识别度成为提升广播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在广播节目收听过程中,话题是否新颖、声音是否具有吸引力、语言是否具有特色……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这要求广播节目主持人除具备播音能力外,更要能够发展综合素养,结合节目特性塑造鲜明独特的主持风格,提升节目的识别度和影响力。例如,在知识分享类的广播节目中可以结合儒雅型的主持风格,以精练的语言、生动的评述结合富有知识性和逻辑性的话语,来拓展节目的内涵深度,提升节目整体文化品位;访谈类的广播节目可以采用活泼轻松的语调奠定情感基础,用生活化的表述方式把握节目整体节奏,以有趣有料的内容互动提升节目效果,为听众提供良好的收听价值。广播节目的风格是提升节目识别度的重要方式,不论是幽默风趣,或是轻松和谐,或是典雅含蓄,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要能够完美呈现节目的气质,为听众提供丰富的情绪价值,这要求主持人要能够清楚从属地位、厘清节目价值定位,选择相得益彰的节目主持风格。同时,也要利用数据技术为听众群体进行精准画像,洞悉群众价值倾向和心理偏好,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呈现方式,重视细节打磨,拓展节目内涵,逐步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
四、结束语
在多元发展、文化繁盛的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和层出不穷的新生事物,持续推动大众媒体走向个性化、分众化的传播领域。面对纷纭繁杂的信息海洋,媒体想要包罗万象、独占权柄显然是空谈,深耕专业领域、打造精品栏目、聚拢忠实用户成为媒体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横琴之声”正是以此为发展策略,扎根合作区,面向琴澳听众,以浓厚的地域文化和丰富的服务内容满足听众的多元需求,致力本土化品牌的塑造。“横琴之声”在开拓广播市场的同时成功实现了节目的转型升级,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也为融媒体时代的广播节目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径。


 
上一篇:智媒时代县级融媒体的“媒体+”转型路径
下一篇:大众传媒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及路径研究——以济南市Q社区为例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