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新时代下,少年儿童收看少儿节目的载体途径逐渐丰富。主持人在少儿节目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依据少儿的年龄特点及兴趣喜好,选择适宜的主持语言及风格,才能够获得少年儿童的青睐。同时,少年儿童的模仿能力较强,渴望探索外界事物,容易受少儿节目主持人言行举止的影响。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充分明确自身承担的重要职责,准确把握角色定位,在关注节目传播效果的同时,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一、少儿节目主持人的重要作用及主要类型(一)重要作用少儿节目主持人掌控着少儿节目的推进,其言谈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少年儿童。和成人相比,少年儿童对电视节目具有更大的兴趣,少儿节目密切联系着儿童的身心成长。在这种情况下,少儿节目主持人需要承担多重角色任务,既要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兴趣喜好等科学组织节目内容,改善节目的传播效果,又要坚持寓教于乐的方针,利用自身言行举止及节目的思想内核有效引导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二)主要类型近年来,少儿节目的类型逐渐增多,在不同类型节目中主持人担任不同的角色,随之形成了较多类型的节目主持人。第一,游戏型主持人。此类型的少儿节目主持人较为常见,主持人往往发挥着组织、引导等职能,带领少年儿童积极参与节目游戏活动。通常情况下,游戏型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组织与操控能力,快速调动现场氛围,有序组织游戏参与者,以便保证节目游戏的实施效果。以《小小智慧树》为例,节目涵盖较多的游戏版块。为顺利推进游戏活动,“红果果”“绿泡泡”等主持人既带领小嘉宾参与跑跳活动,又带领他们学习手工制作;第二,访谈类主持人。此类主持人往往具有机智、幽默的特点,能够结合小嘉宾的奇思妙想快速作出反应,营造良好的节目效果。以《人小鬼大》为例,主持人孙国庆利用自己敏捷的思维与风趣的语言带动现场不同类型的小嘉宾,在节目中展露了少年儿童的烂漫无邪,获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第三,歌舞类主持人。此类主持人往往具备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通过与小嘉宾展开趣味性的互动和交流,将小嘉宾的表演欲望调动起来;第四,亲子类主持人。近年来,此类少儿节目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节目主持人往往比较成熟,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能够对小嘉宾、家长等妥善安排,以便顺利录制节目预设内容;第五,科学益智类主持人。此类节目融合了知识性与趣味性,要求主持人在发挥节目娱乐功能的基础上,向少年儿童传递科学知识。主持人往往具备良好的解说能力及启发能力,在节目现场利用自己的解说语言将科学知识的神奇充分展现出来,激发少年儿童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二、现阶段少儿节目主持人存在的误区近年来,少儿节目类型及数量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有效满足,但也滋生出诸多不良的问题,一些节目主持人没有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在节目主持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不但节目的传播效果受到影响,也无法体现少儿节目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引领功能。(一)过度娱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部分少儿节目主持人忽视了自己应该承担的教育引导责任,而是过度关注节目的娱乐效果。“娱乐至上”的节目逐渐占领少年儿童的荧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以某少儿歌唱节目为例,主持人总是挖掘、调侃各个小嘉宾的笑点,虽然产生了良好的娱乐效果,但参赛的少年儿童难以获得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二)文化缺失主持人操控着节目活动的推进与实施,在一言一行中会将自身的修养展示给广大受众。一些少儿节目的主持人年龄较小,缺乏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导致节目的文化内涵得不到体现。特别是在一些科学益智类少儿节目中,部分主持人没有提前学习节目中出现的科学知识,不但无法向受众有效展现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的奥妙,甚至出现播报错误、知识性错误,严重损害了主持人自身及节目整体性,甚至给予少年儿童错误的引导。(三)素养偏差少年儿童是少儿节目的主要参与者及接收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对少儿节目主持人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小嘉宾的年龄较小,在录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可预知的情况,少儿节目主持人需以友善的态度与小嘉宾沟通,充分尊重小嘉宾的想法。但就目前来讲,部分少儿节目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思想素养,为加快节目录制进度,可能会强行打断少年儿童的发言,这样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到少年儿童的心灵。三、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一)“把关人”的角色定位第一,角色定位的界定。少儿节目的“把关人”较多,如节目编辑、导播、主持人等,皆需要把关少儿节目传递的信息。编辑主要从大方向把关少儿节目,对节目主题、嘉宾等进行确定。导播主要把关荧屏画面的成影质量,合理切换与拼接节目画面。而少儿节目主持人承担着最为繁杂且难以替代的把关任务,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与把关节目所传递的信息。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要综合思考各个动作、眼神、语气等,避免因言行举止不当而影响到节目内容的整体质量;第二,“把关人”的责任意识。与会议主持人、娱乐节目主持人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需具备更强的责任意识。会议主持人往往依据提前准备的发言稿开展主持活动,不需要自我创造。娱乐节目主持人即便说出不合时宜的话语,也可采用巧妙的方式进行挽救或转换。而少年儿童是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的受众,如果少儿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出现不当行为或言语,将会严重伤害到少年儿童的心灵,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责任意识;第三,“把关人”的实现策略。为更好地履行把关人的职责,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认真把关传播内容,充分熟悉节目流程及内容,避免节目出现差错。在录制各个节目版块时,主持人要依据现场情况动态把控信息,以巧妙的语言和行为灵活处理现场突发状况。少儿节目主持人既要负责把关节目内容,又要负责把关现场气氛。以《童趣大冒险》为例,主持人在活动开展之前相互发出挑战,以便营造现场激烈的竞争氛围。当一些小嘉宾在等待过程中出现焦虑等不良情绪时,主持人则会及时进行温柔安抚,在节目进行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把关人”作用。(二)意见领袖的角色定位第一,角色定位的界定。相较于成年人,少年儿童缺乏良好的辨别能力,往往十分信任少儿节目主持人及节目传递的信息。为促进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在思想中植入意见领袖的理念,对自己的言行严格约束和控制,以便给予少年儿童正确的示范和引导。在少儿节目长期播放过程中,少年儿童与主持人的情感距离将会随之拉近。主持人要明确自身肩负的职责,利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利用节目内容将有益的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意见领袖的力量;第二,意见领袖的实现策略。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依据社会学习理论得知,“替代性学习”在人类行为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媒体所创造的外部环境会给人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明确认识到自己对少年儿童的影响,充分认可自身的角色定位、职责作用等,在少儿节目内容中融入正向的引导,促使自身影响力及精神领袖的导向作用得到全面发挥。同时,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对自己的形象进行谨慎塑造与良好维护,以便将意见领袖的角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深入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具备鲜明的情感立场。结合现实经验得知,人们往往不会参考那些立场不坚定的人的意见。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想将自身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需对意志坚定、可信、权威的荧屏形象进行塑造。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准确把握情感表达的时机,采用适宜的语言明确阐释自己的态度,以便增强荧屏形象的鲜活性。现阶段,部分主持人往往不愿意在节目中直接展现情感,这样虽然能够降低差错率,但却难以让节目出彩。因此,少儿节目主持人要勇于表达观点意见,引导少年儿童从不同角度解析事物,在培养儿童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将正确的是非观树立起来。(三)节目议程执行核心的角色定位第一,角色定位的界定。议程设置指的是媒介“把关人”过滤、筛选相关信息,依据信息重要性排序处理其自认为有价值的信息,之后向受众呈现。议程设置会对少儿节目的传播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议程设置较为科学与合理,少年儿童观看节目的欲望将会得到激发。如果少儿节目的议程设置不够合理,将会降低节目的观赏效果及主持人在少年儿童心中的分量。在少儿节目录制过程中,主持人扮演着议程执行者的角色,需依据游戏环节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角色,以便更加顺畅、有效地组合众多议程,改善节目的观赏效果;第二,议程执行核心的实现策略。议程设置主要在少儿节目中进行体现,主持人采用议程设置的形式让少儿踊跃参与进来,表达不同观点,以便顺利推进节目录制活动。以《快乐大巴》为例,当主持人发现有小朋友出现紧张情绪时,便鼓励其用本地的方言介绍自己的情况,小朋友在主持人的引导下,准确表达了自己的年龄、爱好、性格特点等。进入“唱吧”环节后,很多小朋友不愿意开口唱歌,主持人及时展开趣味性的互动,在营造和谐欢乐氛围的基础上,调动了小朋友的唱歌欲望。在这一节目中,主持人完美执行了节目议程,产生了良好的节目效果。此外,相较于其他节目,少年儿童是少儿节目的主要嘉宾,受少年儿童认知、思维以及性格等因素的影响,在节目录制过程中容易出现不可控因素。为顺利执行节目议程,主持人要提前调整嘉宾出场顺序,充分展现嘉宾的特色,促使节目的传播效果得到改善。(四)打破刻板印象的角色定位现阶段,人们对少儿节目主持人已形成刻板的印象,认为主持人应该是活泼可爱与光鲜亮丽。和其他类型节目主持人相比,少儿节目主持人面对的是童稚的少年儿童。为迎合少年儿童的审美倾向及需求,逐渐形成了独特性的形象风格。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少儿节目将大哥哥、大姐姐等角色形象作为主持人形象,不仅禁锢了受众的审美,也会影响到新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一些新晋主持人为迎合受众脑海深处的刻板成见,不自觉地朝着这一形象靠近。如果长期得不到创新,将会限制少年儿童创造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少儿节目主持人在确定自身角色定位、荧屏形象以及主持风格时,要依据节目主题和内容积极创新,勇于打破受众的成见。一方面,不必帅气靓丽。近年来,少儿节目类型及样式逐渐增多,大哥哥、大姐姐等形象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节目。以《芝麻开门》为例,“芝麻哥哥”具有夸张新奇的形象,与传统意义上的帅哥形象并不相同。当少年儿童看到芝麻哥哥的圆形框架眼镜、爆炸头时,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哈利·波特、爱因斯坦等人物。“芝麻哥哥”的这一形象与节目主旨十分契合,促进了节目信息的传播。又如,张绍刚在主持《了不起的孩子》时,塑造了呆萌大叔的角色形象。正是这一角色定位,快速拉近了主持人与小嘉宾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不必稚气可爱。虽然少年儿童是少儿节目的主要参与者及受众,但节目主持人也不必将自己塑造为稚气可爱的形象。以人们熟知的“鞠萍姐姐”为例,其往往选择自然质朴、生活化的着装与发饰,给人以邻家大姐姐的感觉。四、结语少儿节目主持人只有准确把握角色定位,才能够更好地完成主持任务,改善少儿节目的传播效果。通常情况下,少儿节目主持人要扮演好“把关人”、意见领袖以及议程设置核心等角色,且结合节目类型及主题内容,积极创新角色形象,以便打破受众的刻板成见。
(一)重要作用
(二)主要类型
(一)过度娱乐
(二)文化缺失
(三)素养偏差
(一)“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二)意见领袖的角色定位
(三)节目议程执行核心的角色定位
(四)打破刻板印象的角色定位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