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8月26日 星期周二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漫画新闻的自我发展与创新
摘要: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其传播的核心要素之一。作为介于文字和图像之间过渡的一种跨界式新闻体裁,漫画新闻兼有二者之长,既能轻松引起读者注意,又加深了对文字报道的阅读印象。本文总结了从传统纸媒时代到新媒体乃至融媒体时代下的漫画新闻的自我发展,探讨了现代报业如何对漫画新闻进行形式创新与内容创新的重点问题及注意事项。

漫画新闻,是一种以纸面、网络、手机、平板电脑等有形版面为载体,对新闻时事进行加工,通过画面直观地描绘出来,漫画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分支,可以表现为报道、评论、故事等形式。即漫画新闻是贴近时事、以画传声,它将作者想表达的一切通过画面反映出来。如今,随着社交媒体时代的到来,阅读开始追求碎片化,追求“悦读”、便于“速读”的新观,使漫画新闻搭上网络时代的快车,变成重要的传播方式。
一、纸媒时代的漫画新闻

(一)漫画新闻的演变

在新闻传播中,文字、图像是两种最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在文字与图像之间,又存在着漫画新闻这种报道形式。我国著名漫画家英韬说:“漫画新闻是漫画中带有较强的新闻性的一个品种……漫画新闻是漫画的一种,不能等同于漫画。”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在中国,漫画运用于新闻传播的源头并不久远。1903年发表在《俄事警闻》创刊号上的《瓜分中国图》,拉开了我国新闻漫画发展的序幕。清末时期漫画新闻达到了第一个高潮期,至民国时期,漫画新闻成为反映社会境况的重要传播方式。这个时期的漫画家们将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世态百相、民生疾苦、制度腐朽等黑暗的一面,通过画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可以说,自诞生之初,漫画新闻就与中国社会变迁遥相呼应,以图片的形式记载着历史沉浮。在整个中国漫画发展史中,漫画新闻成为战斗的、形象的思想宣传工具。

(二)平面媒体时期漫画新闻的特点

>>>>

1.表现形式单一,以单帧画幅为主

我国早期的漫画新闻经常出现在报纸、杂志等纸质媒介中,漫画新闻多以插图的形式来配合文字传播新闻信息。囿于报纸、杂志的版面制版限制、印刷出版时间限制等原因,平面媒体上的漫画新闻主要以单帧漫画出现,并且,其表现形式基本是以静态漫画为主。
>>>>

2.印刷技术限制,难以实现大量彩色印刷

中国报纸传播经历了“加强图片报道—扩版—再加强图片报道—再扩版—厚报时代—读图时代”一系列的重大变化。从读者方面来说,获取信息也历经了从“全文字报道—插图报道—多图新闻”阶段。厚报时代及之前时期,报刊上的漫画新闻多是黑白为主色调,作为文字的补充。从辛亥革命至民国,这时的画报主要是依赖木板手工印刷,这也决定了漫画新闻大量复制传播是不可能的。厚报时期虽然印刷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从原稿到制版再到印刷出版,是一个有规律但也很繁复的过程,要经过作者、编辑、排版、校稿、印刷等多道程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漫画只能作为文字的补充。
>>>>

3.内容单一,多以时政热点事件为主

传统纸媒时代,漫画新闻的受众只能在报纸杂志上阅读漫画,媒介单一,如中国第一份专门刊登漫画的期刊《上海泼克》,社会与技术两方面局限了早期的漫画的选题,政治报道和讽刺时事是当时的主要题材。又如,2009年的《南方周末》“点画魁”栏目,94篇漫画新闻中,经济和政治热点问题占到了51.06%。
二、新媒体时代下漫画新闻的自我发展与破局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播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随之而来的是报纸受众日益减少、版面大幅削减,报刊媒体发行进入“冰河期”,漫画新闻乏人问津。但电子技术创新带来冲击的同时,也让漫画式新闻拥有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漫画新闻也摆脱式微的状况,正以不同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且表现不俗。

(一)自我发展:

新媒体时代漫画新闻的表征

>>>>

1.表现形式更为多样

在篇幅上,突破了传统纸媒单帧作品的限制,多图漫画、系列漫画的数量明显增加。相对单帧漫画,多图和系列漫画容量更大,更有利于事件的阐述或思想的表达。表现符号上,H5漫画、视频漫画等声画兼备的动态漫画也成为新兴漫画形式。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济南时报》于当天推出10个整版的《五四百年,致敬青春》专题报道。以激荡人心的笔墨描绘“一战”遗址博物馆,参观主权回归纪念碑,在还原了近代中国百年历史风云变幻的基础上,创新地采用漫画形式叙说主人公穿越历史与李大钊、鲁迅、姚明、杨利伟等不同时代的杰出青年代表相遇的故事,一眼回顾百年,轻松却有意义。
>>>>

2.内容题材更加丰富

新闻漫画不再仅仅充当传递政治时事热点信息的工具,其视野更加开阔,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等方方面面。既体现了“上面的精神”,也不乏对“下面的情况”的关切。以2014-2018年中国新闻奖为例,25幅漫画新闻的得奖作品涉及的题材涵盖医疗改革、环境资源、国际事务、金融贸易、扶贫工作、农村建设等。
>>>>

3.传播渠道不断拓展

以往漫画新闻的工作阵地主要是纸媒,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漫画新闻也呈现出“多屏分发”的特点,除纸媒外,媒体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手机APP、短视频平台也成为有力的传播渠道。随着手机的广泛应用和5G时代的到来,手机端日渐成为宣传的主渠道。相比纸媒与其他电子化的传播渠道,在传播时效性和到达率以及检索的便利程度上,手机端要更胜一筹。

(二)破局:

漫画新闻传播体式的创新

如今的媒体平台趋向多元融合,这个新趋势为漫画新闻的创作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技术、资本等优势。漫画新闻创作者也应趁风而上,聚焦时下国际、社会、民生等热点矛盾,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创作出优秀作品反映这些议题。与此同时,科技发展推动媒介技术迭代,新闻形式也需适应媒介,碎片化阅读对新闻提出了新的要求:所含内容能更全面地展示信息,但整体阅读感更简洁。正是基于这些需求,漫画新闻也随之演变出很多新的表现方式。
>>>>

1.新闻的可视化应用

读图时代,文字的作用被削弱,新闻可视化重要性随之提高。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漫画给予了新闻事件上的重现。依据不同的技术、平台,可以组合成不同的视觉产品。视频、图表、动画等相辅相成,随着VR、H5等技术成熟,新闻也将融合更多媒介,表现形式更加丰富。澎湃新闻在2017年通过H5《天渠》,刻画了黄大发36年来在乡村修水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单从一次画面很难表现出漫长的时间跨度。因此,记者从采访的内容提取关键时间、事件节点,通过画面语言将之表现出来,对于新闻内容也是一种极为有益的补充。从传统媒体的角度看,漫画将一些新闻现场进行了“重现”,给文字新闻作品提供了可视化的呈现。插图能补足文字所不及的张力。H5的插画运用依照的逻辑是电影感,交互体验与内容紧密结合,利于读者高效获取信息。电影感,即除了文本展现之外,还需要依托人物动作或景色去完成整个故事。新闻可视化的核心就是图像所蕴含的信息量。每一个H5的所有组成元素,漫画、音频、视频、文字都各有意义,没有任何重复,都是内容传达的主要组成部分。
>>>>

2.动态应用:海报视频新闻

作为一种传播新秀,海报视频最初是商业广告的一种表现方式,海报视频是将视频植入海报中,让其从静态画面变成动态画面。这种样式吸纳了海报的视觉优势,如果应用在漫画新闻上,追求视觉化的人们可以通过动态漫画获取信息,如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南京紫金山新闻第一时间推出10秒的竖屏海报新闻。这条海报视频在朋友圈、客户端自发传播,在网络上生成一种情境化的传播链条。直播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实时连线,但对于观众而言,未必能够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去跟随镜头观看所有会议场景。但是阅读文字新闻,虽然信息充足但内容干涩,视觉空间想象终究不如亲眼所见。这种情况下,海报视频新闻因制作简易,能够迅速推出,加之网络空间无限性、现场镜头的呈现,在融合传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3.漫画新闻多维度推广

在追求流量、爆款、刷屏的互联网大环境下,纸媒的变革难有出彩。新闻漫画搭上网络时代的快车,成为媒体领域的一支生力军。《深圳晚报》推出原创漫画栏目“十八楼西不加班”。
将新闻焦点、网络热梗、历史知识等以漫画形式呈现,以画解读新闻,达到“一画胜千言”的效果。《深圳晚报》以漫画叙事为主,推出“吐槽系”与“历史系”两个新的漫画新闻产品线:“吐槽系”把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漫画化,其产品特点“短频快”,创作时间短、推送频率较高、快速传播。如《国庆候车大比拼》,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国庆出行难的民生问题;“历史系”则深根于深圳本土文化,用轻快、诙谐的表现形式讲述了深圳当地的人文历史。这样的表现形式脱离了传统科普文章严肃深奥的讲述方式,更易于不同文化水平的年轻人接受。时政新闻相对严肃,《深圳晚报》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合作的《守珍街93号画报》,把民生、政策、生活等新闻核心信息,文字之外配上适当的漫画,社会新闻与严肃评论之间的壁垒被漫画新闻的形式打破。
三、未来漫画新闻创新中须掌握的要点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新闻发布不再拘泥于单一载体,向着多端多元化进发,使传播的规模和时效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漫画新闻作为新闻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演变的过程中,趁媒体融合的东风,通过全媒体传播使其到达率和速率几何式提升。媒介多样化让漫画新闻的传播方式和速度发生了改变,同样使漫画新闻特性有所改变,但在未来的创新中,还是要抓住漫画新闻的特点特性,以促使其传播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一)漫画新闻的新闻性

不同于以天马行空的创作为基础的一般漫画,漫画新闻仍属新闻范畴,所以新闻性依旧是其生命所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新闻刊载不再仅限报纸杂志,这给了漫画新闻极大的创新空间。漫画及动漫作品大量登陆网络视频、手机APP,其载体更丰富,刊载速度也得到很大加强。但一些网络媒体发表的所谓漫画新闻大多偏重于幽默搞笑,或仅仅是追求快速推送,在素材的选取上缺少审核,更甚者捕风捉影,采用网络谣言作新闻背景,完全背离最基本的真实性原则。漫画新闻是真实存在的,它的真实不是具象的真实,而是一种概念真实:事件、事物、现象的真实。漫画新闻所表现出来的画面都是现实存在的,只不过是将现实变成漫画,通过艺术手法进行展示。因而,漫画新闻与文字新闻不同之处在于,漫画新闻不汲汲于新闻报道中的“5W”,但准确性、真实性仍是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二)漫画新闻的述评性

漫画新闻肩负着新闻的视觉表达功能。漫画新闻的述评性是漫画新闻信息传递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既然漫画新闻是对事实的叙事,那么漫画新闻也要遵循一定的叙事原则。罗兰·巴特把叙事作品分为“功能层、行为层、话语层”三个层次加以描述。功能是叙事(故事线)中最小的单位,是依据其在整个情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的划分。行为层即人物层,罗兰·巴特的人物是“纸上的生命”。换句话说,漫画新闻的叙事要遵循一条主线贯穿故事前后,少量支线仅起到推动或丰满事件的作用。但是漫画新闻并非是直接用画面表现新闻,而是应在文字报道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更多是通过一定程度的拟人、故事叙述、悬念设置、情节发展、结局评议等相互结合,通过虚构的现实性、直白而强烈的画面传达某种思想观念。

(三)漫画新闻的艺术性

漫画新闻一直以来存在一个缺陷:漫画新闻的艺术表达与新闻性的博弈。漫画是以创意为核心制作成的视觉艺术,在绘制新闻的过程中,设计师对新闻的认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个人的知识结构、阅历、社会审美潮流、媒体风格等。如同电影编剧对于脚本的创作,每一幅画面随着时间铺陈开,在讲述新闻的同时,画面能够将新闻中每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个体扣起来。对于文字和画面之间,创作者不能一味地剥离或靠近,漫画新闻与文字新闻具有很强的互文性特征,按照法国学者克里斯蒂娃的定义,互文的最大特征必须是与其他文本交互参照、指涉,单独的一个文本不足以说明全部。应结合语言性与画面感,发掘更多有价值的艺术特性和连接点。因而,漫画新闻的艺术性有着其内在的艺术语言特点和规律,反映在行文、架构、制作等方面。在新闻事件延伸下,创造出或幽默、或讽刺、或夸张的艺术形象,新闻从文字变成画,以视觉图像的形式向读者传达新闻信息。在这里,如何做到艺术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的高度统一,是未来漫画新闻创新所要着重把握的。
四、结语
长久以来,漫画与新闻的交界点并不那么明显,漫画新闻为新闻工作者所用但又并不完全当成新闻的一种主流形式。漫画新闻是新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存在新闻的特性,但又比新闻多了艺术的特性,对于其研究也应随着技术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多的探讨。
 
上一篇:邯郸地方传统文化融入城市形象建构和传播策略
下一篇:探析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