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王阳明作为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在继承和发展儒家文化基础上借鉴“良知”理论和“心学”观点开创了新的“心学”,贯穿了儒家核心思想,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阳明文化仍然有着极高的价值和借鉴意义。而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灿烂的文化瑰宝,应进一步优化其文化传播手段,借助传统媒体权威性和新媒体先进性,打造全新的阳明文化传播体系,在弘扬优秀文化的同时,增添附加价值,更好地带动地方发展。一、融媒体环境概述(一)融媒体发展概述本质上来说,融媒体就是指各媒体形态的边界逐渐消融,多功能复合型媒体逐渐占据优势的过程和趋势,其不仅仅是单一媒体形态的融合,更是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融合。而从社会与媒体发展层面来说,媒体融合是为了保障新媒体持续发展,促进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战略布局,是引领新时代媒体发展的重要举措。随着我国社会环境的逐渐开放以及人们思维意识的觉醒,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原始的媒体形态,传统媒体对大多数人而言已经不再具备完整的媒体功效,故而对新媒体形态开展了深入探索。以现阶段我国媒体市场现状而言,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网络媒体都难以满足其根本需求,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受限较大,无法给予人们良好的内容体验;另一方面,新媒体虽然有着多元的内容和丰富的传播形式,但其内容监管力度不足,存在许多漏网之鱼,在权威性和价值性上不如传统媒体。为了保障传统媒体持续发展,落实新媒体体系健全,媒体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其综合了二者的优势,进而形成了全新的传播形态。(二)融媒体传播特点融媒体环境下,文化内容传播呈现出诸多特点,分别满足和引导了受众的多元需求:第一,即时性。当下的文化内容传播已经脱离了时空的限制,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都能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内容传递效率极快;第二,多元性。新媒体传播主体多样,这就决定了其所传递的内容有着较强的差异性,大量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文化信息充斥着媒体市场,进一步丰富了市场内容组成;第三,交互性。在媒体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也已经从最初的被动接收新闻信息却无法进行反馈的被动模式变为主动甚至有选择地接收新闻信息并进行反馈与交流。为了满足需求,大部分媒体纷纷拓宽交互路径,利用多种形式来满足受众交互体验;第四,碎片化。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因工作繁忙而衍生出的大量零散时间,诸多媒体选择精简信息内容,以碎片化的形式填补人们的零散时间。二、融媒体视角下阳明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一)落实文化宣传,树立文化自信实际上,树立文化自信早在多年以前就成为我国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让亿万炎黄子孙正视文化、了解文化、领悟文化的重要历程。阳明文化不仅是我国“心学”文化的瑰宝,更是综合了儒家文化和原始“心学”文化最终形成的,具有高度的哲学价值,能够为社会问题以及社会现象的解决与解释提供借鉴启示。此外,融媒体环境造就的媒介开放性在让大量优秀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吸引了诸多外来文化“走进来”,其中不乏一些糟粕文化,对我国国民意识形成了错误的引导。而加强阳明文化传播、重构现代传播体系,不仅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是有利于落实文化宣传,帮助我国国民树立文化自信,在与其他外来文化交流、共鸣时能够昂首挺胸。(二)展现地方特色,拉动地方发展阳明文化传播向来是贵州、浙江等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和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样也是发扬阳明文化的重要地方。时至今日,浙江、贵州等阳明文化宣传已经建成了多个有关阳明文化、龙场悟道的地标性建筑,也建成了陈列王阳明著作、心学、古籍的博物馆与展览馆,更是筹办了不计其数的宣传活动,可以看出对阳明文化传播的重视。而在融媒体环境下,人们更加看重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多元性,渴望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不一样的阳明文化,也希望借助阳明文化了解地方建设。基于此,进一步优化阳明文化传播路径有助于展现地方特色文化,同时拉动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收入有着较强的现实价值。(三)强化国际传播,彰显民族底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传播工作逐渐成为我国媒体事业发展的重心,而文化传播则是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内容。阳明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曾多次出现在国际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报道当中,已然成为我国国际文化传播的代表文化之一,许多国际友人对阳明文化也表现出了尊重和向往。智媒时代到来后,相关媒体势必要重构现代传播形式,遵循智媒发展,灵活应用现代技术,让阳明文化以更立体、更形象、更丰富的形态走出国门,让国际友人领略不一样的文化色彩,全面彰显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三、融媒体环境对阳明文化传播的助力(一)优秀的发展环境融媒体环境下,市场环境较为和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相互融合、资源互通,借助各自的优势打造了全新的传播体系,有助于阳明文化以全新的传播形态展现给人们。此外,社会文化环境愈加良好,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对优秀文化开展深入了解与探索。在此种环境下,阳明文化传播将会获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优秀的社会环境在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对文化的探索。(二)先进的理念指导融媒体思维、互联网思维等先进理念能够为重构阳明文化传播体系提供有力的理念支撑与指导,能够为阳明文化传播指明传播方向,进一步提高传播的质量和效果。融媒体思维的本质便是创新、融合。市场发展并非一成不变的,其是根据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要做到顺势而为、随势而动,不断优化、不断完善,以先进的理念满足现代文化传播需求,要能不断创新文化传播路径,增强传播能效,开展多维度文化传播策略。而互联网思维即“万物互联、互通互动”,同时包括用户思维、流量思维,要能切实保障文化内容传递的有效性与价值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以用户需求为中心,清楚地认识到人们需要的是何种文化形态,以此为依据,开展有效的文化传播活动。(三)卓越的技术支持融媒体时代是由技术主导的时代,大数据、云计算、5G网络、人工智能、数字智能等现代技术被赋予了强大的媒体属性,已经在大量的媒体活动实践当中实现了资源内化,时至今日已经成为内容宣传的重要助力。阳明文化要想实现现代化传播,就必须借助现代技术的便捷性和有效性,这将是一次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与碰撞,必将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阳明文化将会彻底改变原始的传播形态,无论是传播渠道还是呈现方式,都将表现出强烈的先进性与时代性。四、阳明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一)主流传播思路为基础,凸显权威性融媒体传播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传统主流传播,而是要选取其中科学、有效、适合的传播思维,发挥其固有优势,助力阳明文化现代化传播,以下将从主流媒体权威优势、内容优势两个方面入手,构建阳明文化的基础传播路径。>>>>1.发挥主流媒体优势,落实文化传播主流媒体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以主流媒体为中心的传播内容一定是真实的、有价值的,并且其所传播的内容往往都带有较强的引导性,能够帮助人们迅速进入角色。最重要的是,主流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更强的号召力。故此,阳明文化传播势必要借助主流媒体的优势,真正地落实优秀文化传播。一方面,主流媒体应综合传统媒体,聚焦阳明文化的核心内容开展联动传播,借助主流媒体传播的全面性和权威性,打好文化传播基础,营造阳明文化学习、传承的社会氛围,聚焦年轻群体的中心需求,重新包装阳明文化,使其以更年轻的形态出现在大众眼前;另一方面,主流媒体本身有着较强的官方属性,因此其在地方活动、文化建设、基层宣传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要深入贯彻基层传播原则,让阳明文化融入基层,让更多的人了解阳明文化,为后期多元宣传奠定基础。>>>>2.保障传播内容质量,保障文化价值文化传播,特别是传统文化传播看重的是在传播过程中是否能够始终保持客观的传播姿态,能否将传统文化最真实的样态传递给受众,给予受众深入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在网络媒体盛行的当下,不少媒体将文化传播作为核心业务,但其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最明显的问题便是无法将文化最原本的一面展现给受众,传播的内容都是经过修饰的,难以保障内容的完整性。故此,在阳明文化传播过程中,应以主流媒体生产质量为标准,切实保障文化价值。在实际传播活动开展中,应由主流媒体对阳明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仔细斟酌每个字、词,贯彻工匠精神。同时,结合当前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对阳明文化开展多维度解读,帮助受众更加深入地了解阳明文化内涵。最关键的是,阳明文化以“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三大思想为主体,初次接触的受众难以理解,需要媒体针对三大思想的背景、渊源进行详细阐述,帮助受众了解文化背后的故事。(二)现代传播模式为方向,凸显时代性阳明文化传播离不开现代传播模式的助力,要在主流权威传播思路上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真正实现二者优势互补、资源融合,在实现阳明文化现代化传播的同时,助力融媒体事业发展。>>>>1.借助网络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广度以主流传播思路为基础,可以从根本上保障内容的价值性和权威性,而新媒体应用则有效避免了传统传播形式能效不足的缺点,可以借助网络传播渠道实现传播广度的提升。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10.67亿,互联网平台已然成为信息集散中心。故此,阳明文化传播自然离不开网络传播渠道的支持,相关媒体要给予网络传播高度的重视,不断探索各大网络平台,进行有效的宣传。一方面,借助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提升阳明文化的知名度和流量,让更多的人认识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体平台作为当前网络传播的主阵地,在网络文化传播方面有着较强的话语权,媒体可以通过短视频、图文等形式宣传阳明文化,还可以对王阳明故居、阳明文化园、阳明博物馆等进行拍摄、宣传,还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人们体验式地浏览这些知名景点,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方面,打造专属“阳明文化”APP,内容可以包含王阳明简介、阳明文化数字典籍、阳明文化解读等,还应推出虚拟导游,对地方有关阳明文化的景点进行导览。此外,客户端还应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那些热爱阳明文化、对阳明文化有所了解的受众拥有展现自我、彰显观点的机会。>>>>2.发挥网络宣传作用,带动地方发展阳明文化除本身的哲学价值、思想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外,还拥有带动地方发展、联动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当下,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元素推出联动产品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不仅可以将传统文化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传承和发扬,还能间接带动地方旅游业、手工业、制造业的发展。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故宫文创产品在互联网的宣传下迅速走红,文创产品刚刚上架便被一扫而空,不少人也纷纷到实地感受故宫文化;河南博物馆以博物馆藏品为模板,推出了一系列考古盲盒,深受年轻人喜爱,一经问世便掀起了一股考古热。阳明文化也是同样,其解码了“阳明文化”基因的主题,推出“阳明文化衫”“新建伯”记事本、“像由心生”明信片、“时梦龙山雨”阳明伞、“岩中花树”手袋、《示宪儿》竹简摆件等文创产品,全方位展示了阳明文化的独特哲学,自2016年至今,已经推出了近百款文创产品。而要想将这些精致且充满文化内涵的产品被更多人所熟知,就必须利用网络宣传,以直播、联动、解密制造过程等方式来强化宣传力度,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五、结束语阳明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强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不仅能够为人们带来正确的价值启示,更是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而重构宣传体系、建设传播路径则是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的重要手段,相关媒体要能充分认识到融媒体理念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坚持贯彻、优化传播,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各自的优势,让阳明文化在融媒体环境下焕发活力。
一、融媒体环境概述
(一)融媒体发展概述
(二)融媒体传播特点
二、融媒体视角下阳明文化传播的价值分析
(一)落实文化宣传,
树立文化自信
(二)展现地方特色,
拉动地方发展
(三)强化国际传播,
彰显民族底蕴
三、融媒体环境对阳明文化传播的助力
(一)优秀的发展环境
(二)先进的理念指导
(三)卓越的技术支持
四、阳明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一)主流传播思路为基础,
凸显权威性
1.发挥主流媒体优势,落实文化传播
2.保障传播内容质量,保障文化价值
(二)现代传播模式为方向,
凸显时代性
1.借助网络传播渠道,提升传播广度
2.发挥网络宣传作用,带动地方发展
五、结束语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