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9月10日 星期周三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县级媒体发展的现实进路:“媒体+政务+民生”融合
摘要:县级媒体肩负着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时代重任,“新闻+信息+服务”已成为融合发展的路径共识。为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可锚定“媒体+政务+民生”发展方向,加强平台建设,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客户端等媒体,构建全媒体宣传矩阵;坚持移动优先,创新传播方式,推动“媒体+政务+民生”深度融合,不断提升信息传播时效性,适应不同人群需求,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以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应顺应时代变化和要求,锚定发展方向,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媒体布局,推进融合发展,发挥切实作用。当前,县级媒体建设和发展面临一系列现实问题,如缺乏融合思维、平台思维;传统媒体的传播理念与习惯已经根深蒂固,适应传播平台转移、新技术应用等存在差距,导致传播力影响力弱化;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读者减少,影响力降低,导致经营收入大幅减少、运营困难;融媒体产品创新不足,原创性、即时性、互动性不够,在政务、民生服务功能上缺乏便民化设计,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以“融”促“合”,是破解时下县级媒体建设和发展困境的首要之选。如何以“融”促“合”需要深入思考并付诸实践。本文以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实施“媒体+政务+民生”融合为例,探讨县级媒体发展的现实进路。
一、构建融媒体矩阵,夯实融合发展基础
县级媒体要融合媒体传播、媒体服务的功能,还要融合政府、市场和群众的需求。当前,“新闻+信息+服务”已成为融合发展的路径共识。为了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县级媒体就要构建好融媒体矩阵,夯实好融合发展基础。这是以“融”促“合”的前提。
(一)采编播平台融合
县级媒体建设和发展的基础需要平台多元融合,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提升传播能力。县级媒体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所属平台建设,统一调度媒体资源、生产要素和全媒体产品的采集、制作、发布,打通报刊、广播、电视、微信、微博、客户端全流程“壁垒”,建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系统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实施并完成中心技术平台建设和指挥中心改造工程,建成指挥中心、新媒体工作区、全媒采集办公区、影像工作区、综合服务区等五个区域,技术平台建设按照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州市委宣传部统一部署,依托福州日报“新闻云”平台提供的采编发模块、云端稿库、监控监管统计平台、方正大屏指挥调度系统,接入省平台。重点实施电视制作机房改造,在全省县级广播电视台第一家建设无线高清数字图传系统,与新媒体平台相融合,进行视频直播与数据回传,实现全媒体传播的便捷化、多样化,为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夯实基础。
(二)策采编播人才融合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守正是核心、创新是关键。而县级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及人才主观能动性发挥。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对报、台、网、微、端从业人员进行认真筛选,对原有人才进行特长分类,根据岗位需求、平台多样性和人才专长进行优化配置,建立新闻策划、采集、编辑、分发、全媒体内容管理等体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专。借助指挥中心集中指挥、采编调度、信息沟通等主枢纽作用,在内容处理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分发系统和内容可视化等方面进行无缝衔接,构建以新媒体制作和传播为核心的“策、采、编、审、发”网络和流程,实现“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全媒传播”的工作格局,大幅提高新闻作品制作的数量和质量。
(三)策采编审发制度融合
媒体传播移动优先。县级媒体想要大幅提升信息传播时效,关键在于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策采编审发流程进行再造,从制度上保证互联互通、紧密衔接,共同为“移动端首发”护航。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强化“新媒体首发”理念,从人力、物力、经费上优先向新媒体倾斜,向移动端倾斜。充分借助先进技术,整合信息资源、设备资源、人力资源,通过移动可视化、移动回传、移动直播、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等技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各种资源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媒体传播体系,大幅提高信息传播速度。制定《策采编审发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移动端首发”工作机制,从制度机制上确保快采、快编、快审、快发,做到移动端发布比电视快一步,比报纸早一天,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目前,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壹福清”微信公众号有粉丝41.5万,在福建省官方新媒体影响力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壹福清”抖音号有粉丝19.8万,播放量达8074万,作品多次被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故事”抖音号推送;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结合微博#高颜值高素质福建#宣传活动,策划推出《福清一分钟》短视频,阅读量突破100万;拍摄制作女排奥运冠军徐云丽领衔海内外福清人唱响《我和我的祖国》MV,#祖国,福清对您说#微博话题浏览量破1000万,形成良好的传播效应。

二、推动“媒体+政务”融合,更好引导群众
县级媒体是党委领导的新闻单位,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导向,对广大群众因势利导,筑牢党的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媒体+政务”融合,不仅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工作需要,也是架起政府与人民群众鱼水关系的桥梁。这是以“融”促“合”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抓好时政新闻传播,提升新闻宣传引导力
县级媒体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提高阅读量、点击率、收视率,持续提升时政新闻宣传的影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才算发挥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因此,县级媒体应紧扣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工作主向,加强新闻选题策划,用好融媒体宣传矩阵,有计划地推出重点报道、典型报道和专题报道,贴近务实、集约高效地推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新闻作品,才能持续、广泛地吸引受众,真正做到“媒体+政务”深度融合。
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在宣传福清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中,发挥媒体宣传强大优势,在报刊、广播、电视、新闻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设“聚焦党代会建设新福清”等专栏专题,推出动态报道、典型报道、专题报道和综述报道300多篇,特别是利用“壹福清”微信公众号对大会开、闭幕式进行图文现场直播,创新推出系列短视频、海报、图解、H5等新媒体作品,为党代会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得到福清市委的高度肯定和广大受众的广泛认同,市委还为此专门发来感谢信。福清市融媒体中心认真做好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新闻宣传,在全媒体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福清古厝里的红色传奇”“党史天天学”“学习之声”等栏目,截至2021年底共刊播新闻作品和专题节目1700多条(期)。特别是制作播出《跟着总书记讲党史故事》电视系列片12集、专题片1部和宣传片2部;在新媒体推出25个参观学习点和5个推荐线路的系列报道,推送《办公室里的党史知识问答》《主播带你游罗汉里》等系列短视频,举办线上主题知识竞赛直播2场;在“壹福清”微信公众号和福清新闻网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和《伟大征程》文艺演出直播活动,都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做好“新闻+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县级媒体应主动融入和服务政务工作,探索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对接党政部门技术平台,把党的声音传达到镇街、村组,打通党务、政务上下沟通渠道,竭力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新闻+政务”作用,在各级各相关部门与群众间架起桥梁,通过融媒体中心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置直播基地,“两个中心”共同策划推出新思想学习、理论宣讲、传统文化分享、文艺培训等志愿服务系列直播活动,实现线上直播、互动交流、宣传展示和线下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度融合,更好地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通过平台发动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群众,助力创城工作,其中道路安全文明执法和厝边交通安全巡回宣讲现场直播活动,观看直播累计超40万人,点赞数超7万。

三、促进“媒体+民生”融合,更好服务群众
县级媒体在为地方党委政府、人民群众提供有效政务服务的同时,要注重实施“媒体+民生”,致力服务企业、服务“三农”、服务群众,提升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以赢得民心。
(一)服务企业,推动产业发展
县级媒体要借助有效覆盖市场、信息灵通、反应灵活、社会关系便捷等独特优势,努力提高对当地市场、企业的服务效能,有效促进产业发展。而县级媒体直播对产业发展、产品销售、商业繁荣更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20年以来,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中,县级媒体直播带货对推动经济双循环发挥着重要作用。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充分发挥直播在服务企业、产品销售方面的重要作用,先后策划、组织开展全民消费节、台农市集等200多场直播活动,为推广福清本土产品的知名度、助力产品销售贡献力量。特别是2020年“五一”期间,策划组织福清市首届全民消费节,举办“福清福品幸福购”直播活动,引导企业拓展线上营销渠道,带动消费回暖、经济复苏,助力福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据统计,这次直播平台在线人数累计超243万人次,新浪微博话题#福清全民消费节#阅读量突破1200万,电商订单2万个,线上总销售额突破100万元。福建省委网信办“网信福建”微信公众号专门刊发《福州福清:线上推广本土品牌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二)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国家战略提到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县级媒体对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同样至关重要。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大力实施“媒体+乡村振兴直播”,以获评“福建省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为契机,精心谋划并重点推进“壹十百千万”工程,紧紧围绕福清产业发展、乡村振兴,与有关市直部门、镇街、乡村、大中专院校和企业紧密合作,以“壹福清”媒体矩阵为龙头,积极开展短视频、直播产业发展活动,努力打造十个以上乡村振兴直播示范镇街,百家以上乡村振兴直播示范基地,培育千名以上乡村振兴直播网红主播,带动全市万户以上农家增收致富。目前,福清市融媒体中心组建福清市乡村振兴直播服务中心,通过整合福清市供销社“供销小店”运营团队和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智力支持,打造产学研基地融合的乡村振兴直播服务中心。投资200多万元完成“媒体+乡村振兴”直播主阵地建设,结合分布于全市10多个乡村振兴直播产业基地,实现常态化带货直播、户外活动多机位直播,助力福清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乡村振兴跨越发展。实施“数商兴农”工程,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2021年10月,福清市融媒体中心与福清市供销社、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合作,创新“直播+电商+店商”的农产品销售新模式,打造乡村振兴小店“供销小店”。目前共有58家门店开业,销售商品涵盖日用百货、学习用品、五金工具、农产干货等十大种类,带动了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发家致富。
(三)服务群众,满足不同群体多样需求
县级媒体应发挥平台矩阵庞大、形态功能齐全、作品丰富多样的作用,不断提高新闻作品质量,扩大传播覆盖面,以鲜明的本土特色、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群体的阅读收看习惯、兴趣的需求。实施“新闻+服务”,整合市政服务、交通出行、医疗教育、文化旅游等信息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闻资讯、学习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交通、休闲娱乐等综合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的生活信息服务,更好服务群众。福清市融媒体中心加强与电力、水务、燃气、医院等单位的合作,优化民生服务,如与多家医院展开合作,群众可直接在“福清哥”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就诊咨询、预约挂号等医疗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外,融合各部门策划、采编、创作力量,组成创作专班,精心制作情景剧、动漫、说唱、配音秀、H5、抖音、微视频等形式多样的融媒体宣传作品重点,编写《阿姆阿伯看过来》等福清方言快板、顺口溜,用群众熟悉的“地瓜腔”进行全媒体传播,把防控最新资讯和防疫知识通过移动端传遍千家万户,打通信息传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20年以来,“壹福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福清书记市长带头“下馆子”堂食》等与疫情防控相关稿件阅读量达10万+的有20多条,抖音《儿童口罩投产》点击量突破2380万。县级媒体可实施“新闻+活动”,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体育、科普、公益活动,开展各类商务、会展、节庆等活动,既强化为民服务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又增强融媒体中心自我造血能力。2020年世界读书日,福清市融媒体中心邀请诗词方面的专家进行线上直播,利用新媒体矩阵进行宣传、增加评论区答题互动等,广电云直播平台在线观看人数达39.84万,评论达7.19万条。在服务好企业、“三农”、群众的同时,福清市融媒体中心(福清市融媒传媒有限公司)通过各类服务,大幅提升创收能力,2021年创下营收近1000万元的新高,增强了自身造血能力。

四、结语
针对面临的现实困境,“媒体+政务+民生”融合是县级媒体发展的现实进路。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下苦功夫,在构建媒体矩阵、夯实发展基础的前提下,优化配置媒体资源,做好“媒体+政务”“媒体+民生”这两篇大文章,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


 
上一篇:国家出版基金引领中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审计出版领域数字印刷现状与创新发展对策探析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