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2025年04月29日 星期二
站内搜索
期刊图片
版权信息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联系我们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 > 要闻

今年5G通信产业规模预计达5036亿元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了《5G产业发展白皮书(2020)》。在《白皮书》中表明,在2019年,中国的5G通信产业规模已有2250亿元,同比去年上涨了133.2%。

  由于我国的5G基建工作的全面发展和5G商用进程的快步进展,对于产业规模也将是不断扩大。有数据表明,预估在2020年底,中国的5G基站总数量将会超过60万个,那么在2020年我国的5G通信产业规模将会超过5036亿元,同比去年将上涨128%,实现跨越式发展。

  《白皮书》中也预估,大约到2030年,我国的5G基站数量将能超过1500万个,5G基础设施的投入金额将达到4万亿元,而且由于5G基础设施建设将会带动的GDP超过1.7万亿元。而且由于5G通信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大约在2030年,5G产业总体带动的GDP将超过5万亿元,而且能够对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有巨大的提升作用。除了这些,5G将会于工业互联网相互融合并将成为5G产业发展的突出意义,5G智能终端渗透率也因此一年比一年收益号。接下来我们应该增强5G网络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着手解决5G基站能耗问题,不断探索新型商业模式,助力5G产业快速发展。(记者韩鑫)


 
上一篇:全球经济对中国依赖程度越来越明显
下一篇:借力数字赋能“ 互联网+旅游”如何加速旅游业复苏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