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主持是播音节目中的发声筒,语言表达则是播音主持赖以生存的核心技能。在工作中,播音主持要懂得合理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并通过专业素养控制自身情感,根据节目主题来灵活变换情感内涵,以此塑造出具有辨识度的个人主持风格,为节目积累更多的忠实受众。本文从播音主持语言情感表达的重要性与原则性着手,提出把控语言韵律、调节情感旋律的措施建议,以期能够帮助播音主持更好地进行情感输出,提高节目的影响力。
播音主持作为电视节目中的灵魂,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不仅能够直接影响到节目的整体质量,还会对节目受众的思想观念、社会范围内的舆论走向带来引导性作用。为了能够让节目内容更加生动、主题更加鲜明,播音主持要着重提高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找到适合的主持节奏,逐步形成具有辨识度的个人主持风格。综观之前的播音主持案例,部分播音主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述上经常出现内容欠妥、情感生硬等问题,极易引发理解歧义,使受众产生不专业、不稳定的负面感受。因此,播音主持要从不足处入手,增强自身的语言控制能力,塑造良好的情感氛围。
(一)有“理”又有“情”
播音主持是传递信息的载体,更是情感交流的平台,他们的话语,既是理性的阐述,也是情感的诠释。理性在于语言的清晰、准确;情感则体现于声音的韵律与旋律。
语言之韵律,宛若音乐,引导受众进入故事的世界。播音主持通过调整语速、语调,创造出节奏感,使语言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输出,而是充满活力的旋律。这种旋律,能够触动受众的心弦,引发共鸣;情感之旋律,则是播音主持艺术的核心。情感的表达不在于言语之多,而在于声音的温度和质感。一句简单的问候,一段轻柔的解说,都能传递出播音人的情感,建立起与受众的情感连接。这种连接,超越了语言的界限,直达人心。因此,播音主持应致力于完善两方面的能力:一方面,他们需精练语言,确保信息的清晰传达;另一方面,则要练习如何通过声音传递情感,使每一个字都充满表现力。这不仅是技术的提升,更是艺术的追求。
语言情感表达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要求播音主持既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又要有丰富的情感表现力。只有这样,他们的声音才能成为连接信息与受众心灵的桥梁,使每次播报都成为一次美妙的情感之旅。
(二)有“真”又有“情”
播音主持艺术不仅是语言的技巧展示,更是“真”与“情”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赋予了语言以生命,使之成为触动听者灵魂的力量。
“真”在播音主持中的体现是真诚与真实。真诚的声音不仅传递信息,还建立起播音者与受众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基于每个字的真挚与每句话的坦荡。播音主持的真诚,是对专业精神的尊重,也是对受众情感的呵护;“情”则体现在对情感的精准捕捉和细腻表达上。播音主持通过声音的温度、节奏的把握,将情感细腻地嵌入语言中。这样的情感表达,不仅增强了信息的感染力,还为受众提供了情感的支撑点。
结合“真”与“情”,播音主持的播音语言能够引领受众进入一个充满情感色彩的世界,同时保持信息的真实与透明。在这个过程中,播音主持不仅是信息的传递者,更是情感的艺术家。他们的声音既是语言的载体,也是情感的桥梁,连接着信息与受众的心灵。
(一)正向舆论引导
播音主持承担着塑造社会心态、引领公共舆论的重任。在节目当中,运用积极、正面的语言表达方式,不仅是职业责任的外在体现,更是对受众构建精神世界力量的支撑。
正向舆论引导体现在语言的选择上。播音主持应避免使用消极、悲观的措辞,转而采用鼓舞人心、充满希望的语言。这种语言能激发受众的正能量,引导公众心态向好。例如,在报道社会事件时,重点展现人性光辉的一面,强调社会正义和进步,而非单纯聚焦于负面与冲突;正向引导也体现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上。播音主持应通过温暖、鼓励的声调及语调,向受众传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以此提振受众的精神,促进社会整体的正向发展。
(二)贴合大众审美
作为信息的输出口,播音主持在新媒体时代,语言与情感表达方式要与时俱进,贴合人们审美喜好的同时,引领审美趋势的良性发展。
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既要丰富多彩,又要简洁明了。当下,受众的审美趋向多样性和个性化。播音主持在语言表达上应兼顾广泛性和专业性,既要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又要保持专业媒体的严谨性;播音主持要准确把握情感的细微变化,用声音传递出适宜的情感色彩。这不仅要求播音主持对节目主题与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敏锐地感知受众的情感需求,用恰当的语调和节奏予以回应。
(三)展示个人魅力
播音主持的语言不只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个性和情感的展现窗口。语言之中,个人魅力的展示,既是艺术表达的精华,也是专业技能的体现。
播音主持的语言情感表达更像是一个展示个性与魅力的舞台,这些拥有语言魅力的播音主持,可以积累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并将粉丝力量反哺于节目本身,逐步形成影响力更大的品牌文化。相信在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有着自己的“王牌主持人”,他们或是拥有独具特色的语调,或是拥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或是多种优秀元素的集合。这些“王牌主持人”的声音不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影响,声音魅力历久弥新。
播音主持还要着重强化自身的观察能力,根据主持环境的细微变化灵活调整语言及情感,更加自如地适应不同的场合及受众需求。在保持个人主持风格的基础上,将语言情感上升至新的高度,使之更具穿透力。
(一)客观陈述,营造表达氛围
在工作过程中,播音主持应在客观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巧妙融入情感元素,营造引人入胜的听觉体验。客观陈述对于专业播音主持而言是一项必备技能,在节目中,播音主持要确保信息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并通过语言艺术的灵活运用,将受众成功带到节目的情感氛围中。优秀的播音主持能够将语言韵律与情感旋律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在其中穿插进自己的理解。这也就意味着,播音主持与节目本身是相互成就、相互扶持的关系,播音主持以独特的声音魅力来陈述事实,节目则为播音主持提供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在此过程中,通过语调的变化、音节的停顿、重音的强调,即可在不知不觉之间引领受众进入生动、真实的故事世界,直观感受到情感温度。
以央视综合频道的《信中国》为例。该节目以书信为媒介,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心路历程。主持人在节目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利用语言的力量,将书信中的故事真实还原。更为关键的是,主持人在播报中会穿插文言文等古典语言形式,将历史人物的生活、生产状态活灵活现地展示给观众,使人们仿佛产生“穿越”的奇妙感受。通过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信中国》成功打造出了浓厚的历史情境氛围,让观众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勤劳智慧的民族精神,自豪之情油然而生。
(二)与时俱进,传递热点情绪
与时俱进是播音主持在新媒体时代中的生存根基,他们对时代脉动的敏感,对社会情感的捕捉,均能够有效传递正能量,彰显语言的影响力,掀动热点情绪,并将其转化为节目流量。播音主持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网感”,收集并了解时代背景下的热点事件,在保持客观、冷静态度的基础上,通过语言揭示、诠释事件背后的情感内涵。此种语言情感表达策略的关键在于“细腻描摹”,播音主持要成为受众的“情感探测器”,用自己敏锐的情感触觉,将受众带到节目内容的情感维度中。
以2021年郑州暴雨灾害及其引发的社会反响为例。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中,众多优秀的国产企业纷纷加入捐款行列,它们的善举被媒体广泛报道。这一消息触动了公众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对企业的支持和赞赏。人们纷纷购买这些企业的产品,以实际行动表达对企业支援灾区的认可。在这个过程中,播音主持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不仅播报了灾情信息,更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和集体的善意。他们的语言,既是事实的陈述,又是情感的引导。这种情感传递的艺术,使得播音主持成为连接社会与个体的黏合剂。
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不同平台上分享心情、感想。这些表达和分享再次被其他受众理解、感受到,形成了一种从分享到共享,从共感到共情的传播模式。播音主持在这种模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声音充满魅力和内涵,能够引导受众更深入地理解事件,避免不良信息、不良舆论的传播。
(三)转变风格,打破固定语态
新媒体时代,播音主持要尽快从传统的单一语态中摆脱出来,转而采用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拉近与受众之间的情感距离,提高语言表达的亲和力。在此过程中,可以尝试与受众交朋友,根据不同的节目主题与播报内容,灵活调整语言风格,让自己的状态更加亲切自然,使受众能够听到更有温度的声音。此外,播音主持还可以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当下的网络语言、俚语等,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内容,让主持风格更加诙谐幽默,吸引更多受众。《主播说联播》就是十分典型的创新实践参考。此档节目中的主持人一反常态,在新闻评论中运用了通俗、口语化的语言形式,并在其中穿插了一些趣味十足的网络语言,让节目风格更具年轻化。《主播说联播》在年轻人群体中备受好评,很多年轻人都是通过这档节目了解国家政策、热点新闻以及国际时事等重要信息,并且会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交互功能积极参与到节目话题的讨论中。《主播说联播》的成功,表明了传统新闻节目还有着更多的创新可能性,播音主持语态的口语化、通俗化、年轻化、娱乐化转变,使《主播说联播》在全媒体舆论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独特的品牌影响力。
(四)亲切自然,引发情感共鸣
当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对节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播音主持应致力于为受众创造出一种轻松自然的视听氛围,让他们在节目中可以感觉到舒适与放松。亲切的语言表达能够消除播音主持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感,使播音主持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和认可。亲切自然的语言并非简单的口语化输出,而是要根据节目主题,将节目内容以娓娓道来的方式予以呈现,通过平等、轻松的语调与受众进行对话,让整个主持过程更加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
(一)把握入情分寸
播音主持作为桥梁,连接着信息与受众,他们的语言情感表达须恰到好处,过度的情感涌动或过于冷漠的表达都可能削弱信息的影响力。因此,精准把握情感的“度”,将专业性与人性化完美融合,是播音主持在语言情感表达中的重要考量。
一方面,播音主持需要对不同内容作出敏锐的情感反应。新闻事件的性质、受众的特点和传播的目的,都应被考虑在内。在讲述严肃的新闻事件时,播音主持应保持适度的庄重和专业性;而在轻松愉快的节目中,则可以适当加入幽默和活泼的元素;另一方面,播音主持还需注意调节自己的情感传递方式。情感的真实性与传递的方式需相辅相成,以确保信息传递既真实又有效。这种情感上的微妙调节,能够极大地增强节目的吸引力,提升受众的共鸣。
实践中,这种“把握入情分寸”的原则体现在不同风格的节目中。例如,处理紧急新闻报道时,播音主持应保持沉稳,确保信息的严肃性和可靠性;在文化娱乐类节目中,则可以灵活运用轻松愉快的语言,创造轻松的氛围。这种灵活多变的情感表达策略,不仅体现了播音主持的专业素养,也展现了他们对受众心理的深刻理解。
(二)避免个人喜恶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播音主持必须超越个人的情感偏好,保持中立和客观,以确保信息传达的公正性。这不仅是对专业素养的要求,更是播音主持责任感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播音主持需精心斟酌语言的选择,以避免将个人情感过度渗透到节目内容中。
播音主持要培养出一种能够平衡个人情感与专业客观性的表达能力。这要求他们在处理各类新闻和信息时,能够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多元性和受众的多样性。例如,在处理敏感或具有争议性的话题时,应特别注意语言的选择,避免个人观点的过度介入,保持节目的公信力;播音主持在节目中应努力呈现包容、理解的态度。即便在面对不同意见和观点时,也要展现出尊重和理解的姿态,避免因个人喜恶而产生偏颇的表达。这种包容性不仅有助于维护节目的专业形象,还能促进受众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新时代的播音主持工作更像是一场艺术探究之旅。播音主持作为节目的把控者,需要运用好语言表达这一利器。一方面,要在语言内容上做到精简、准确、生动;另一方面,要在情感表现上做到细腻、柔和、稳定。引导受众进入到节目氛围中,加强互动性的同时促进节目的多样化呈现,将节目观点更加清晰、完整地展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