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网收录期刊
国 家 级学术期刊
投稿邮箱:xwwhjs2020@163.com
查稿电话:010-67729688
版权信息:
主管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
主办单位: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和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
国内刊号:CN 10-1677/G
国际刊号:ISSN 2096-787X
邮发代号:42-388
出刊周期:半月刊
投稿咨询:
王老师QQ:3532189057
刘老师QQ:2387882310
投稿注意事项:
1.点击网站网页“在线投稿”,请按说明填写,稿件以word文档格式上传;
2.稿件初审周期为1-3个工作日,请重点关注邮箱,及时留意稿件动态。
工作时间:早上9点——下午5点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 当前位置
媒体,作为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在信息时代的变迁中始终处于演变和更新的状态。21世纪以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社会化和移动化的高速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多层次、多维度交融的情况下,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媒体形态,即融媒体。它以跨平台、跨媒介、跨领域、跨文化的特性,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生活和传播生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媒体中心作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其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的创新实践,无疑代表了媒体发展的新方向,也是理解现代传播模式变革的关键所在。一、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概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大背景下,融媒体中心以全媒体、大数据等先进手段,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带来了新的活力。在处理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实践中,融媒体中心的创新发展不仅实现了传播效果的提升,也增强了报道内容的公信力。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核心任务是传播价值,引导公众舆论,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媒体中心需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引导公众理解党和政府的主张。在宣传实践中,融媒体中心应积极应用新媒体手段,如数据新闻、移动新闻、虚拟现实等,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提供崭新的表达方式。通过深度融合的传播模式,如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使报道内容更为生动、直观,引发公众的关注和共鸣。此外,融媒体中心还应注重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对公众舆情进行精准把握和及时引导,实现舆情的科学化、精准化管理。二、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特点(一)速度速度,作为融媒体中心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一大特色,昭示着新闻传播场景的重大变迁。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速度不仅意味着快,更在于新闻报道的实时性、连续性,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一方面,速度的体现在于信息获取和发布的高效率。在融媒体时代,多元化的信息来源、全新的信息传递技术,如5G网络、云计算等,大幅缩短了信息获取与发布的时间,实现了信息流动的高效和即时;另一方面,速度的含义也包含对公众反馈的即时回应。融媒体的互动性特质赋予了新闻媒体实时感知的能力,既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亲民性,也提高了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例如,通过实时跟踪热门话题、收集公众意见,融媒体中心能够及时调整报道策略,实现对公众情绪的疏导。然而,速度的追求并不意味着对新闻价值的妥协。融媒体中心在追求新闻速度的同时,依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公正性。(二)深度深度,在新闻报道中指深度报道。在广阔的信息海洋中,深度新闻以其独特的探究精神,采用故事性、背景性、解读性等多元化的信息提供方式,创造出了新闻报道的新境界。深度报道并非简单的叠加信息,而是对新闻事件的全方位解析、对社会现象的深层次剖析、对复杂问题的清晰阐述。这种报道方式无疑对记者的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和采访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融媒体中心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满足大众快速获取信息需求的同时,还能保证新闻内容的报道深度。融媒体中心在应对这一挑战时,应充分运用融媒体的特性。融媒体以其信息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为深度报道提供了可能。多媒体的表达方式使报道形式更丰富,吸引公众注意力的同时,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有助于公众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新闻事件。此外,数据新闻、可视化等崭新的报道方式,让新闻产品更具观赏性和说服力。(三)高度高度,是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层次高度、思考高度和视野高度,是衡量融媒体中心新闻报道质量的重要标准。当下,单一的新闻报道已经无法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高度的新闻报道,可以让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社会现象,把握时代脉搏。新闻报道的高度,既表现在对事件的全方位解析上,更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前瞻性预测中。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融媒体中心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全社会的智慧,进行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力求在报道中彰显出更高的新闻价值,主动成为重大主题报道中的“解码器”。三、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的创新建议(一)精准突破:直击中心任务融媒体时代,如何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直击中心任务,展现出更高的新闻价值,是融媒体中心面临的重要挑战。融媒体中心需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核心,以创新思维为动力,全面深化报道的深度、广度和高度。在理论层面,融媒体中心应以社会为镜,积极关注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精准把握报道的焦点和热点。在此基础上,深化新闻采编机制的改革,推动新闻生产从单一的信息传播转向多元的公众服务。同时,融媒体中心也需要在新闻的选题、角度、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以最接地气的方式完成重大主题宣传报道,直中靶心。以黔东南融媒体中心为例,在报道实践中,黔东南融媒体中心积极发挥媒体融合的优势,聚焦“脱贫攻坚”这一社会主旋律,以全新的视角和手法,漂亮地完成了深度报道与宣传任务。在长达半年的采访和报道中,记者发现了一个名叫陆婷的女生,她以创业改变生活的故事,传递了非遗技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价值。陆婷的刺绣坊,不仅使她自己摆脱了贫困,还带动了100多名农村妇女和下岗女工共同致富,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她们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让这些原本困顿的家庭重焕生机。这一鲜活的案例,充分体现了融媒体中心在重大主题宣传报道中的创新实践,其不仅用全新的视角和手法,深度解析了脱贫攻坚的重要意义,还成功地将“点滴”故事放大,触动并感染了更多受众。这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深度到广度的全方位创新实践,展现了新时代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价值导向。(二)围绕主题:彰显本地特色以融媒体中心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正在引领着一场信息传播的革命活动,利用深度融合、交互多元的特性,为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提供了全新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然而,仅有技术与平台的革新,并不足以构建出深入人心的宣传报道,如何发挥地方特色,凸显重大主题的核心价值,是融媒体中心需要思考与探索的关键。地方特色是以某一地域的独特文化、历史、风俗、环境等要素为基础,经过历史沉淀和社会演变所形成的新颖特质。融媒体中心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特色,以其作为重要的表述工具,不仅要直接描绘地方特色,而且要根据宣传主题,精准刻画出地方特色背后的深层次内涵。此类带有浓厚人文气息的融媒体报道,将具备更鲜明的历史观照、文化赞扬和社会参与特性。例如,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节点,玉山县融媒体中心紧扣主题,充分利用地方丰富的红色资源,运用多种媒介语言和创新表达,开展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主题报道。专题《江西玉山:民间艺术家百米长卷画党史》,运用画面、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全方位展现了本地民间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赞美党史的情景,将观众带入了艺术家创作的现场,深深感受到了地方民间艺术的魅力和党史的伟大。又如,专题《江西玉山:党史育人“浅”移默化红色文化“深”入童心》,讲述了玉山县如何将党史教育融入校园生活,通过实践教学、主题活动等方式,让红色文化深入孩子们的心中。报道以孩子们的视角,讲述了他们对党史的理解和感悟,既突出了主题,也展现了地方教育的特色。(三)以小见大:行“四力”守初心具有深度的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并非一味追求大规模投入与大幅度篇幅,在许多情况下,越是精细、贴近真实的报道,越能得到公众的共鸣与认同。故此,“以小见大”成为融媒体报道的重要原则之一。同时,行“四力”,则是媒体人在工作中的重要行动导向,是他们始终守住初心、不忘本来的行动座右铭。其中,“以小见大”是指通过观察、记录和解析具体的个体事件,进一步揭示社会、历史的全局和本质。这种方法注重从微观角度切入,以细节和个案为突破口,去揭示和理解宏观的社会历史现象。而行“四力”则体现为新闻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全面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写作技艺和道德品质,以实现新时代媒体工作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在2021年7月,一场由海安市融媒体中心发起的“重走七战七捷路”新闻行动,在新闻报道的实践中凸显了“四力”的重要性。由18位成员组成的采访团队,深入七战七捷首站—泰兴市宣堡镇,进行了一次深度的、以建党100周年为主题的采访活动。在此次新闻行动中,采访团队紧紧围绕党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历程,以切实的事例、活生生的人物和具体的场景,讲述了海安市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奋斗故事。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他们运用了富有吸引力的媒体语言,达成了深入人心的传媒影响。例如,团队在报道中,通过全媒体形式展示了宣泰攻坚战的战况,包括整版图文报道、动态短视频以及电视新闻报道等,既丰富了新闻产品的表现形式,又使信息在各类媒体平台得以迅速传播和扩散,产生了强大的舆论效应。融媒体产品制作完成后,在“海安发布”“海安播报”等微信公众号上一经发布,即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和分享。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新闻行动并不仅是一次单纯的事件报道,它将具体的历史事件与建党10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相结合,通过细致的采访与深入的报道,将海安市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奋斗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广大观众在接收新闻信息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共产党为人民群众奋斗的初心和决心,深化了他们对于党的理解和认同。(四)一呼万应:打造传媒矩阵融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要求我们突破以往的单一媒体思维,实现不同媒体形态之间的融合与互动。这种融合并非简单的媒体资源堆砌,而是对媒体特性的深度理解与创新应用。每种媒体都有其独特的语言和逻辑,如何将它们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是当下新闻传播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传媒矩阵的构建也需要对受众的多元化需求有足够的认知,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受众喜好、符合传播规律的崭新传播模式。以南宁市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为例,2022年7月,正值火龙果、芒果采摘收获的季节,南宁市良庆区融媒体中心与各级媒体一道,深入果园,从果农的视角和城区农业产业发展的全景,立体多角度地进行了报道。这些报道以生动的事例和具体的数据,展现了农业产业发展的新面貌和新动态,不仅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也切实提高了公众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认识和期待。这次报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文字报道《良庆区:火龙果丰收采摘忙产业链延伸“钱袋”鼓》以及《良庆区那陈镇芒果迎来收获季全国各地订单纷至沓来》展示了良庆区农业产业的实力和希望。而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为公众呈现了更为直观生动的农业场景,使信息传播更加立体、更加生动。这些报道通过在各大媒体平台的同步发布,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播,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关注和讨论,形成了强大的传播效应。(五)聚合人气:邀请大众参与邀请大众参与的独特之处在于,输出者、使用者、接收者三者关系的嵌入式融合,使媒体中心既是传播主体,也能引导大众参与,形成了崭新的传播景象。大众参与的模式本质上代表了社会化、个性化、互动化的传播方向,也体现出新型传播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积极作用。通过提高受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有效突破了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局限,实现了传播过程的双向互动,使受众由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参与,深化了受众对信息的理解与接纳。在盘山融媒体中心的实践活动中,相继组织了“盘山县党员干部知识竞赛”“镇街群众答题版”等在线答题活动,生动地诠释了“聚合人气:邀请大众参与”这一理念。这一模式成功地将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提升为主动的信息创造者,进一步拓宽了传播渠道,提升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开设“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专栏,推出“传达学习”“基层热议”等系列主题报道,更是将融媒体中心的独特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样的做法,既展示了多样性的信息产品,又面向不同受众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成功打造出受众参与度更高的良好传播环境。四、结束语融媒体中心的诞生与发展,代表着传媒领域一次深刻的变革,也象征着对未来传播模式的探索与挑战。然而,任何一种创新性的实践活动都不应止于表面,在借力先进科技力量的基础上,更应寻求深层次的理论突破。在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当下,无论技术如何变革,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对社会公正的坚守,始终是最为宝贵的价值所在。想要达成这一目标,则需要新闻传播者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携手融媒体中心深化探索,以科技赋能,以人文为本,使重大主题宣传报道在新的历史坐标上,塑造公众生活,引领社会进步,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
(一)速度
(二)深度
(三)高度
(一)精准突破:直击中心任务
(二)围绕主题:彰显本地特色
(三)以小见大:行“四力”守初心
(四)一呼万应:打造传媒矩阵
(五)聚合人气:邀请大众参与
首页 | 征稿启示 | 在线投稿 | 查稿系统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